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国寻求供应链“去中国化”几乎不可能实现

张茉楠 中美聚焦 2023-03-22
点击上方“中美聚焦”关注我
    

作者:张茉楠(Zhang Monan)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

  //  

中国对美国具有相当程度的技术依赖性,而美国对中国也具有相当程度的市场依赖性,这种相互依赖性正变得越来越脆弱。但美国实施“供应链遏华”战略并寻求供应链“去中国化”几乎不可能实现。


近年来,美国日益强化中国作为“系统性竞争对手”的定位,“去中国化”是其战略目标,“脱钩”是其重要手段,而“科技脱钩”是对华“脱钩”的核心。同时,美国通过“盟友+规则”体系,强化“去中国化”的同盟体系。对华“转链”、“断链”,将“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调整为“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成为美国对外战略尤其是对华战略的首要选项。


另一方面,当下美国贸易政策体现出越来越浓的新重商主义,既想保护国内市场,又想为自己的优势产业打开国际市场,既想主导构建维护其霸权利益的国际秩序,又想借机打击竞争对手。美国贸易政策中的自由主义不断褪色,保护主义大行其道,贸易政策的进攻性和对抗性不断增强。从借“国家安全”之名行保护主义之实,到以“供应链安全”“技术安全”为由构建排他性的新标准、新规则,美国贸易政策已经超越所谓“公平贸易”,越来越呈现出安全化趋向。甚至可以说,贸易安全化已经完全替代贸易自由化,成为美国贸易政策的核心内容,并服务于其整体国家安全战略。


▲2022年12月5日,美国-欧盟贸易和科技委员会(TTC)在马里兰州举行了第三次部长级会议。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和美国贸易代表戴琪与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玛格丽特·维斯塔格和瓦尔季斯·东布罗夫斯基斯共同主持会议。


可以说,美国加速对华脱钩、重振自身产业的战略轮廓逐渐清晰。一方面,延续特朗普对华贸易政策的主基调和做法,甚至加大对华科技打击力度,对华实施科技战逐步上升为美国一项国家战略。拜登政府通过《基础设施投资法案》《芯片与科学法案》《通胀削减法案》等,试图以立法手段“釜底抽薪”,倒逼产业回流。另一方面,缓和与盟友和伙伴国家在特朗普时期的紧张经贸关系,建立新的针对中国的政策协调机制,如美欧贸易和技术委员会(TTC),同时向盟友和伙伴国家推出“印太经济框架(IPEF)”和“美洲经济繁荣伙伴关系(APEP)”等,试图在欧洲、亚洲、美洲三管齐下,通过“友岸外包”“友岸制造”组建供应链联盟,加速供应链替代,并与盟友加强出口管制合作,试图在全球高科技领域对中国建立“隔离墙”。


中国对美国具有相当程度的技术依赖性,而美国对中国也具有相当程度的市场依赖性,但这种相互依赖性正变得越来越脆弱。美国以“权力逻辑”取代“市场逻辑”,以制裁倒逼转移,严重扰乱了全球产业链国际分工,破坏全球供应链稳定。


目前,产业链供应链显现出一些“去中国化”苗头,在美国进口来源地中,中国进口份额从2018年的21.4%降至2021年的17.7%。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用美国自中国进口产品规模(包括香港地区)占亚洲14个低成本经济体进口规模的比重衡量美国产业链“去中国化”程度,发现该指数从特朗普上台之初的66%下降至2021年底的55%,5年间下降了11个百分点,这说明美国对中国产业链的依赖程度有所下降。值得关注的是,美国促进制造业回流战略可能面临拐点。2020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及其他因素的持续影响,虽然美国国内制造业生产总值增长7.3%,但却比之前更加依赖14个亚洲低成本国家或地区的制造生产。与此同时,该指数在2021年二季度降至50%低点后,由于亚太新兴经济体疫情反复,导致产业链遭受打击,部分出口订单又反流至中国,中国对美国出口份额有所回升。(2022年,由于中国国内收紧疫情防控政策,部分出口订单又转向东南亚)。


▲2022年4月15日,上海洋山港的航拍图片。


事实证明,美国实施“供应链遏华”战略并寻求供应链“去中国化”几乎不可能实现。几十年来,全球已经形成对中国产业链供应链高度依赖的产业分工格局,中国产业链供应链规模庞大,已成为120多个国家(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占据重要地位。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报告显示,2020年,在全球186个国家和地区中,33个国家的第一大出口目的地是中国,65个国家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是中国。从工业制成品出口来看,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规模占全球比重持续提升,2020年达到19.5%,明显高于美国(5.0%)、德国(9.6%)和日本(4.5%)等制造业大国。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早已深度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并成为全球贸易网络中心。根据UN Comtrade数据测算,2020年,中国贸易网络中心度为98.55,居全球首位,远高于居第二位的美国(88.41)和第三位德国(86.96)。与此同时,在中美贸易战以及美国对华脱钩的大背景下,近几年中国与亚洲邻国贸易联系还在进一步加深,这意味着中国全球贸易网络与产业链供应链核心节点地位依旧突出,中国产业发展所形成的庞大需求将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发展持续注入强大动力。


产业链供应链博弈正在成为中美竞争博弈的主战场,美国对华实施科技战将呈现长期性、谋划性和加剧性的发展趋势。为此,中国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战略准备。但同时,中国仍要坚持全球化下的开放与合作思维,通过扩大制度型开放,充分发挥中国制造业竞争力以及可以定义产品、技术、标准、规则的市场优势。





►►►

推荐阅读


迎接全面展开的中美斗争


谁在乌克兰获胜?


中美科技战陷阱


打破“茧房效应”,读懂中国外交


评美国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新规


东亚安全思维的北约化风险


2023:中国经济复苏之路不平坦


中美不应让一只气球破坏双边关系


气球激化驴象党争 学界呼吁和中国对话——美国外交一周观察


美国学者批判华盛顿台海政策 不应由军事选项主导总体方略

中美聚焦网|中美交流基金会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

觉得好看,就点个“在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